5月17日下午,著名诗人杨炼应邀于我校欧亚国际学院二楼报告厅作题为“人生的诗意”专题报告。我校文学院耿占春教授、张清民教授受邀到场,大河报副主编刘静沙、河南电视台记者宋石峰、著名作家孔令更与会。该院院长宋战利主持此次报告会。
杨炼老师以一首旅游诗《开封》作为此次报告会的开场白,进而引出“旅游的内涵是漂泊”’的见解。他以记忆中的北京仅留存下几个地名来突出变化之大,表明历史滑走的速度让人不可思议。“人生的美感在于消逝,假如历史不变,那将是多么的荒诞与悲哀……”杨炼在谈及对“消逝”的看法时说道。杨老师认为,漂泊是人生的本质,也是人生的诗意所在。对长期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怀乡病”,最好的药方是把故乡带在自己身上。他更是以自己11月份虽身处柏林却仍保留此前在家乡树上寻找苹果的习惯为例,告诉在场听众要时刻记挂家乡,在漂泊中找到静止。最后,杨炼以一首诗朗诵《谒草堂》作结。
杨炼,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连续数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杂志的主要作者之一,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获得者。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和艺术批评。多次参加世界文学、艺术及学术活动,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