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
当你面对一群年幼无知但调皮到邪恶的孩子,你会如何对待他们?
是循循善诱还是简单粗暴的解决?
大多数会回答前者,但想法与行动的误差,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让我们见到的总是第二种。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没有刻意地去诠释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而是平静地叙述了一所学校发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法国的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那是一个坐落于尘嚣之外的地方,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而设置的场所。
1949年1月15日,在所有的领域里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主人公克雷芒马修先生被任命到“池塘之底”教书。那里的校长哈珊高傲刻薄,谩骂和体罚是他与学生们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问题少年们无不敢为,撬锁,恶作剧,偷东西,并以此为乐。在这所寄宿学校里的老师们都已麻木,失去了幽默与微笑。而马修是个善良的人,他从不认为学生们已经无药可救,相反,他发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池塘之底”的学生们,神态反常,行为恶劣,对亲情冷漠,对未来迷茫,而这一切都在马修先生的到来后发生了改变。
在学校内管理孩子们们的马桑大叔因一起“阴谋袭击案”眼睛受了伤,校长哈珊先生为抓到肇事者让每个学生轮流关禁闭。马修先生亲眼目睹了校长哈珊对学生的各种惩罚手段,因此马修在知道肇事者乐格克后,并没有去校长那里揭发他,而是让他去医务室照顾马桑大叔,直到康复。影片中马修庇护学生的事情很多,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军事化管理中得到了温暖与爱,并且开始相信他,学会理解,包容。
为更好的认识学生们,马修先生让孩子们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下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
“所有人梦想从事的职业都美好极了,两个消防员,三个牛仔……”马修先生为孩子们所拥有的梦想而感到欣喜。
偶然的一次查寝,马修先生听到学生们调侃自己的那首歌,一直萦绕在心头,他认为孩子们虽然唱得不怎么样,可是他们爱唱,甚至发现孩子们中有几个嗓音不错,早已发誓永不放弃音乐创作的马修先生开始写歌,并教孩子们唱歌,成立了一个合唱团。孩子们原本不成调的稚嫩童声,渐渐地有模有样,他们也为生活中除学习,恶作剧,体罚之外还有音乐这样迷人的东西而兴奋至极。
马修的教育方式得不到校长的认可,最终还是被解雇。在马修先生被辞退离开的时候,带着孩子们祝福的纸飞机漫天飞舞。
“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每寸肌肤,都透出了愉悦和乐观,我想向着全世界呐喊,可谁又会听到呢,没人知道我的存在,伟大的艺术家对着镜子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我叫做克雷芒马修,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
马修并没有失败,成一度认为自己人生最低谷到来的他在寄宿学校里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用自己的真诚和对音乐的执着感染了深处阴暗的孩子们,他的成功在于他的永不言弃。
这部影片通过马修先生的日记来表现在“池塘之底”期间所有人的故事。朴素流畅,连颜色都很节省,尽是灰色。没有暴力,动作,凶杀,商业元素,《放牛班的春天》给我们讲诉了一个有爱的教育方式
影片最后,长大的佩皮诺说:克雷芒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直到去世,从未试图扬名立万,他所做的一切,都成了他自己的秘密。